01月10 一項20年超萬人隨訪研究:六個因素最讓老人減壽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抗衰老研究備受關注。衰老往往伴隨著多種功能的逐漸下降,包括感知功能、軀體機能、心理和認知功能等,而這些年齡相關功能障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壽命。近日,浙江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袁長征研究員團隊在國際期刊《交叉科學》上發(fā)表一項研究,揭示了多種與年齡相關功能障礙(包括視力損傷、聽力損傷、認知功能損傷、軀體虛弱、睡眠不良及抑郁癥狀)之間的關聯,以及它們對死亡的總體影響,為應對老齡化提供了重要視角。
對此,河北省人民醫(yī)院老年科主任醫(yī)師李剛對“環(huán)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說,這項研究針對的六項指標,是既往研究中與年齡相關老年重要功能指標,代表了老年人群多種功能(感知、軀體、心理、認知等)的損傷,與老年人的健康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并且可能影響老年人的死亡風險。
研究團隊基于“健康與退休研究”(簡稱HRS)中長達20年的隨訪數據(2000~2020年,兩年一次隨訪)進行研究分析,共納入17914名參與者,平均年齡為67.5歲。20年隨訪發(fā)現,視力、聽力、認知功能損傷和軀體虛弱的發(fā)生率在老年參與者中隨年齡增長呈指數升高。例如,66~70歲參與者認知功能損傷的發(fā)生率為45.0例/1000人·年,而76~80歲參與者為91.5例/1000人·年。此外,不同年齡段的參與者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有所不同。75歲前,睡眠不良的發(fā)生率最高;75歲后,認知功能損傷成為發(fā)生率最高的問題。相較男性,女性參與者睡眠不良、軀體虛弱和抑郁癥狀的發(fā)生率較高;相較女性,男性參與者聽力損傷的發(fā)生率較高。
該研究還發(fā)現,不同年齡、性別的老年人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征,視力損傷、聽力損傷、認知功能損傷、軀體虛弱、睡眠不良以及抑郁癥狀這6種指標彼此關聯,并構成了一個“風險軌跡網絡”。例如,若參與者具有視力損傷,則其聽力損傷風險升高148%、抑郁癥狀風險升高118%、軀體虛弱風險升高108%、睡眠不良的風險升高72%、認知功能損傷的風險升高63%。
“風險軌跡網絡”(CI為認知障礙、HI為聽力損傷、VI為視力損傷、Mortality為死亡、RS為睡眠不良、Depression為抑郁癥狀、PF為軀體衰弱)
隨著同時存在的功能障礙指標數量增加,死亡風險也逐漸升高;其中,軀體虛弱合并其他指標所帶來的死亡風險更高。與未伴有任何功能障礙的參與者相比,伴有1種、2種、3種、4種和5~6種功能障礙的參與者死亡風險分別高了12%、35%、55%、43%和75%。
這項隨訪時間長達20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功能障礙在不同性別和年齡段人群中的發(fā)生率存在一些差異。因此李剛建議,在制定個性化的預防和管理策略時,需要考慮年齡、性別等個體因素;未來的預防和管理策略也應該綜合考慮多種機體功能,而不僅僅是單一的功能障礙。此外,制定干預措施時,需要特別關注軀體虛弱??傮w而言,這項研究強調了綜合性、早期干預以及個性化管理的重要性,有望為延緩老年人多種功能下降、提高生活質量提供有益的指導。
“未來的老齡化研究需要著眼于精準預防和精準干預,利用前沿技術識別針對多種疾病和功能障礙的有效預防手段,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減輕醫(yī)療負擔,推動社會更好地應對老齡化挑戰(zhàn)?!崩顒偙硎尽?/p>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