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18 中醫(yī)認為,“百病生于積”,臟腑最怕4種垃圾
中醫(yī)認為,“百病生于積”,任何事物的質變都源于量變的積累,疾病也不例外。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尹艷說,外邪以及身體代謝的垃圾如果不能正常排出,長期積蓄體內,必將導致經(jīng)絡瘀堵不通,誘發(fā)身體多系統(tǒng)疾病,甚至給生命帶來潛在危害。因此,適當清理身體中的“積滯之物”,對保持健康、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總生氣傷肝肺。中醫(yī)認為“怒為肝之志”,易發(fā)怒、脾氣暴躁、長期情志不遂會導致肝氣持續(xù)處于上行狀態(tài),容易造成肝郁不疏。日常生活中,唉聲嘆氣、情緒失常、煩躁焦慮等都是肝氣郁結的警告信號。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尤其要注意,肝氣上亢還會造成血壓升高,容易使人暈厥、發(fā)病。肝主疏泄,只有肝氣處于通暢狀態(tài),全身氣血運行才能更加通暢??赏ㄟ^循經(jīng)推拿的方式改善,具體方法是從腳背部位沿著腳縫,向腳趾方向推,稍微用力讓局部有酸痛感為止,先推左腳后推右腳,每個腳各推50遍。平日還可飲用玫瑰花茶行氣解郁,具體方法是:當肝氣不暢造成心情抑郁、乳房脹痛或月經(jīng)不調時,用開水沖泡10克玫瑰花,20分鐘即可飲用。
另外,肺主宣發(fā)、肅降,肺氣不宣,百病叢生。疏通肺經(jīng),氣順則百病消。通肺經(jīng)的具體方法是:掌心向上,前臂自然放松平舉,肘關節(jié)屈曲90度,另一手握空拳以小指掌指關節(jié)由肘至腕,沿前臂掌面拇指一線輕敲3~5遍,肺臟功能異常者“孔最穴”(位于前臂掌面橈側,腕橫紋上7寸)有明顯痛點。對痛點可采用按揉或點揉手法疏理,每天1次。肺經(jīng)通了,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感冒、咳嗽、咽痛、肩背痛等均有緩解作用。
水太多傷腎。腎主水,主管水液的疏泄,維持體內水液的正常代謝。如果水積過多使腎臟“失靈”,就會發(fā)生水腫。生活中,小到熬夜后晨起的眼袋,大到面部浮腫、四肢沉重等都是水積太過的表現(xiàn)。冬季為腎經(jīng)旺盛之時,而腎主咸,當咸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加旺盛,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冬天里要少食咸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啥喑孕┛辔妒澄?,苦瓜、大蒜、陳皮、蓮子心、苦蕎麥、杏仁、茶葉等,既可補益心臟,又能增強腎功能。同時,還可常吃利水消腫效果很好的食物——紅小豆。紅小豆因含有豐富的鉀,而且紅豆皮里面含有皂角苷,利尿作用很強,對腎臟功能衰退引起的臉、腳浮腫都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可用紅小豆煮湯或做豆沙餡。
吃太多傷脾胃。中醫(yī)講,“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如果飲食無節(jié)制,導致食積不化,會使脾胃不能正常運轉而引起脾胃功能不良,不僅誘發(fā)脾胃疾病,全身氣血也會出現(xiàn)生成不足,身體各個部分得不到滋養(yǎng),就會出現(xiàn)“枯萎”。脾胃不好的人群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大山楂丸或保和丸。其次,平日做到少食多餐,食積之后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時適當運動,健運脾胃。中醫(yī)方法調理脾胃,可按摩“四縫穴”,該穴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的第二條橫紋的中央。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這個穴位,對改善消化不良、胃積食等癥狀均有理想效果。除了按摩“四縫穴”,還可以通過“四縫穴”放血來治療腹痛腹脹。專業(yè)醫(yī)師給穴位消毒后,用細針快速點刺,刺完擠出少量的血液即可。
痰多生大病。中醫(yī)有“怪病多痰”“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說法,足以說明痰積體內帶來的危害。痰滯于肺,肺失宣肅;痰阻于心,心血不暢;痰停于胃,胃失和降;痰濁上犯于頭,阻滯清陽。尹艷表示,臨床上的常見病和不適癥狀,比如肺病、肥胖、中風、高血壓、失眠等均與痰積有關。治痰的穴位常用到“豐隆穴”“百會穴”“膻中穴”。其中豐隆穴是除痰利器,常用于治療咳嗽痰多,它位于人體小腿外踝尖上8寸。按摩時,用拇指指面垂直用力向下按揉,并屈伸活動踝關節(jié),直到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持續(xù)數(shù)秒后,漸漸放松。如此反復操作數(shù)次,左右交替,每次按壓5分鐘,每日1次。除了按揉還可艾灸豐隆穴(外膝眼和外踝連線的中點):將艾灸點燃后放于豐隆穴上方,距離皮膚2~3厘米左右施灸,使溫熱感向深處、遠處擴散,以無灼痛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隔日灸1次。此外,痰多者還要注意飲食?!棒~生火,肉生痰”,飲食需要控制食肉量,多以清淡食品為主。生活中多吃芝麻可起到消痰效果。給大家推薦一種吃法:把芝麻炒熟磨成粉,每天吃幾勺;還可將純正芝麻油當做日常食用油,長期食用可達祛濕化痰的功效。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