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少是病因,覺多是病果
新研究由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聯(lián)合英國劍橋大學等共同完成,納入英國生物銀行69萬余名38~73歲參試者數據,根據睡眠時長將其分為短睡眠組(睡眠時長≤7小時,共31.6萬人)和長睡眠組(睡眠時長≥7小時,共37.5萬人)。分析發(fā)現(xiàn),短睡眠會導致情緒調節(jié)相關腦區(qū)退化,引起代謝紊亂、激素失衡、炎癥因子水平升高等,是多種健康問題的潛在誘因;長睡眠則是諸多健康問題的結果,如阿爾茨海默病、抑郁癥、肥胖癥和冠心病等。簡單來說,“睡太少”會給健康埋下多種隱患,而“睡太多”則是身體已經出現(xiàn)問題,在發(fā)出“求救信號”。
研究還發(fā)現(xiàn),以7小時為“黃金睡眠時長”基準,睡得太長或太短都會讓血液拉響警報。具體來說,短睡眠者有46種血液標志物異常,長睡眠者有144種。短睡眠組中,中性粒細胞、白細胞等14種和免疫系統(tǒng)相關的血細胞計數指標表現(xiàn)異常;維生素D、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明顯異常,這些指標與骨骼健康、衰老息息相關;糖蛋白乙?;疆惓?,它和慢性炎癥、心血管代謝疾病有密切聯(lián)系。長睡眠組的甘油三酯、C反應蛋白水平更高,這些指標升高可影響心血管系統(tǒng)健康。
在大腦表現(xiàn)上,短睡眠組的左中回腦區(qū)(負責語言理解和記憶)變得更厚,皮質體積有所增加,這會影響人的視覺處理、情緒調節(jié)和決策能力。長睡眠組的上額回、上顳回和中額回等大腦皮層區(qū)域出現(xiàn)萎縮、變薄,可能加重神經退行性疾?。ㄈ绨柎暮D?、額顳葉癡呆)或腦損傷的發(fā)生。
優(yōu)質睡眠會改善大腦功能,增強免疫力,幫助抵抗惡性腫瘤,預防感染,防止各種疾病發(fā)生。換句話說,睡眠極大地增強了我們身體的適應性。但臨床發(fā)現(xiàn),“睡不好”的人越來越多,無論是老年人、年輕人,甚至是一些兒童青少年都開始被睡眠障礙困擾,其危害會滲透到身體的每個“角落”,降低記憶力,傷害心、腦等各組織器官。
睡眠和健康密切相關
新研究發(fā)現(xiàn),7小時是睡眠“黃金分割點”。2021年,日本東京大學等高校聯(lián)合研究也指出,對于亞洲人來說,每天睡眠時間達到7小時,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原因死亡率可降至最低點。
一般來說,成年人每晚睡7~8小時、老年人睡6~7小時最合適,過長過短都不利于健康。睡眠不足的人通常表現(xiàn)為入睡困難,即躺到床上30分鐘仍無法入睡、夜間易醒、醒后不能再入睡等。睡眠是人體自我修復的重要過程,若長期睡眠不足,身體將處于“加班模式”,引發(fā)一系列異常。
激素紊亂。甲狀腺激素、性激素、褪黑素等的分泌具有一定規(guī)律,如果“該睡的時候不睡”,會打破這種節(jié)律,影響激素分泌。激素紊亂又會反過來影響睡眠質量,進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免疫失衡。睡眠少會使人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導致免疫系統(tǒng)失衡,無法識別并消滅潛在病原體以抵御感染、炎癥等,令抗病能力大幅下降。
炎癥釋放。睡眠不足為炎癥提供了生長的土壤,長此以往,將引發(fā)全身炎癥風暴,成為代謝性疾病、癌癥、精神疾病等病癥的幕后推手。
大腦退化。新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缺覺會嚴重影響語言理解、記憶、情緒調節(jié)和決策能力等腦區(qū)功能。長時間失眠還會導致大腦缺氧,促使β淀粉樣蛋白等代謝廢物堆積,從而誘發(fā)癡呆。
睡得多一點會不會更好?童晨光表示,睡眠時間較長,明顯超過7~8小時的人,雖然表面上睡眠充足,卻可能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警惕。
心腦血管疾病。嗜睡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見癥狀,尤其是在疾病中晚期或病情較重時。這是由于患者血管狹窄、閉塞,影響血液循環(huán)所致。
神經系統(tǒng)疾病。臨床上,70%~8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睡眠障礙,白天感到強烈的睡意;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內β淀粉樣蛋白清除率降低,會加速認知功能減退,失去對睡眠和清醒時間的正常感知與控制,白天嗜睡,晚上又睡不著。
精神情緒疾病。抑郁癥、焦慮癥、精神分裂癥等疾病患者,腦內神經遞質失衡,容易引發(fā)過度睡眠等問題。
做好四件事睡得香
吳玉芙表示,睡眠情況因人而異,成年人和老人每天要保證6~8小時睡眠,兒童和青少年睡眠需求則更多。每個人在一年四季中還有略微差異,在規(guī)律作息的情況下,早上自然醒來、精力充沛就符合“良好睡眠”的標準。長期睡不好的人則可以對照看看,是不是這些因素影響了你的睡眠。
年齡。老年人由于生理機能衰退,褪黑素分泌減少,睡眠容易碎片化。而且,不少老人多病共存、多重用藥,可能會引發(fā)失眠、多夢。此外,老人可能因疾病原因,長期伴有慢性疼痛,多為夜間靜息痛,會干擾睡眠。
疾病。心衰、高血壓、前列腺增生等,可能導致患者夜間呼吸困難或夜尿頻繁,引發(fā)睡眠中斷。內分泌疾病,如甲亢會使神經興奮性增強,患者容易出現(xiàn)煩躁不安、心悸等不適,引起失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較高,會伴隨皮膚瘙癢、口渴、夜尿增多等,影響睡眠質量。
情緒。受到工作壓力、離別、分手等因素的影響,會令人難以入眠,即便入睡也不踏實。
環(huán)境。睡前長時間看手機,藍光照射會抑制促睡眠激素——褪黑素的分泌,所以睡前最好將手機放在較遠的地方,關上燈,拉好窗簾。室內過冷過熱都會讓人睡不好,適宜的睡眠溫度為20℃~24℃。室外噪聲大、伴侶打呼嚕會干擾睡眠,如果環(huán)境噪音嚴重影響休息,可以使用耳塞。
飲食。晚上飲酒、咖啡或濃茶,飲食過油過咸都會干擾睡眠。因此,晚餐最好清淡些,不喝容易令神經興奮的飲品。
專家還介紹了幾個強化睡眠的竅門,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嘗試。
形成睡眠規(guī)律。保證規(guī)律的睡覺和起床時間,無論是否有夜間失眠情況,確保每天都在同一時間起床。
排除干擾因素。認定“床是用來睡覺的”,盡量不在床上玩手機或做其他事。如果躺到床上超過30分鐘仍沒有困意,可以起床稍微活動一會兒再睡。
打造適睡環(huán)境。除光線、噪聲、溫度外,建議選用硬度適中的床墊;枕頭高度以10厘米左右為宜;床品可以選用排汗、透氣材料的,如純棉、絲綢。如果是對灰塵等比較敏感的人,建議定期清洗和晾曬床單、被罩、枕套等。
睡前放松訓練。睡前有意識地讓自己放松下來,可使用冥想等方式,或嘗試芳香療法。如果無論如何也放松不下來,可以做做放松訓練。睡前半小時,找個舒服的姿勢坐下,閉上眼睛,慢慢調節(jié)呼吸節(jié)奏。吸氣時默念“1、2、3、4、5、6”,吐氣時同樣默念6個數,吸和呼均維持在6秒或更長時間,持續(xù)練習直到睡意來臨,再移步臥室。
專家提醒,如果發(fā)現(xiàn)有明顯的睡眠問題,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采取藥物或其他治療,切忌濫用安眠藥。
]]>“垃圾睡眠”影響大腦“排廢”
大家都知道,人體中的每一個器官都需要休息,而大腦是人體中工作最辛勤的器官,其他器官都有清除身體垃圾的淋巴系統(tǒng),而大腦卻沒有。有研究表明,睡覺時大腦會將廢物沿著腦脊間的血管清出,只有在睡覺時大腦才會清理。白天大腦內代謝產物不斷積聚,睡眠時大腦可高效清除代謝產物,從而恢復活力。而“垃圾睡眠”則會影響到大腦的“排廢”。
“垃圾睡眠”特指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低的問題。令人擔憂的是,現(xiàn)在這種睡眠方式已經逐漸從青少年,演變到了職場白領、中年人,甚至老年人。
除了習慣性脫發(fā)、突然冒出的啤酒肚、做事情總是丟三落四、呼嚕打得震天響……“垃圾睡眠”對我們身體健康所產生的危害,比我們想象中還要更嚴重。
大部分睡眠障礙患者,如失眠障礙、夢魘障礙、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不安腿綜合征、物質或藥物所致的睡眠障礙等,都有睡眠質量下降等問題,毋庸置疑,“垃圾睡眠”會很大程度地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與工作能力。
以下這些睡眠方式,都可以看作是“垃圾睡眠”:
(1)看著電視、聽著音樂或者玩著電玩的時候睡著;
(2)強迫自己按“時間點”上床睡覺、早上起床,而且這時間“點”總在調整;
(3)自然醒來后,想著再“賴一下床”,強迫延長睡眠時間;
(4)晚上不睡,白天補覺,雙休日補覺;
(5)工作壓力大,晚上需加班,在高強度的工作結束后馬上入睡等。
每晚睡上7小時 人更容易長壽
睡眠時間并不是越長越好,要適度。根據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報告指出,每晚擁有8小時睡眠的人反應最好。有日本研究調查顯示,每天睡7小時的人可以活得最久。
而如果連續(xù)兩星期每晚只有6小時睡眠,那么就等于被迫兩晚“開通宵”。研究的驚人之處在于,每晚6小時睡眠者以為自己已擁有足夠的睡眠,其實他們的身體功能及認知在不知覺中每況愈下。雖然他們沒有感覺困倦,但其實功能反應會越來越差。
睡太少不益于健康,睡太多也不可以。研究結果顯示,睡得愈多死亡率就愈高,如果每天要睡9個小時以上的人可能身體有毛病。
貪睡不僅會變笨 還可能折壽
大量實驗研究表明,過長的睡眠時間,往往會增加患病的幾率,尤其老年人應該注意這一點。睡眠過多會有哪些危害?
睡眠過多誘發(fā)糖尿病 正常的睡眠時間是6—8小時,超過9小時就成為睡眠時間過長,有研究發(fā)現(xiàn)睡眠過長容易誘發(fā)糖尿病。相關調查顯示:如果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患糖尿病的風險則會增加3倍多。
睡眠過長人會變笨 睡眠時間太長,人就會變得很懶,同時因為睡覺的時間長,大腦休息的時間過長,會導致大腦的細胞活性下降,因為睡覺的時間太長,神經細胞抑制的時間就長,久而久之,就會影響智力,導致記憶力下降,導致人越來越笨。
容易死亡 相關的數據顯示,每天睡眠7小時的人死亡率是最低的,少于6小時會增加死亡的幾率,同樣多于9小時,也會增加死亡的幾率。而且這個統(tǒng)計的結果不分男女。所以對于睡眠不是越多越好,任何事情都是物極必反,少了有損健康,多了同樣會危及生命。
體重增加 有研究人員研究了在6年時間里,魁北克省成年人體重和脂肪的增加情況。他們發(fā)現(xiàn),每晚睡眠時間過短和過長的人,比睡七八個小時的人的體重增加更多。在研究期間,即使控制食物攝入和加強身體活動,每晚睡9至10小時的人,體重增加5公斤的可能性增加25%。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寫道,有必要在體重增加和肥胖時,考慮睡眠時間這個因素。
偶爾睡眠質量差 也別太緊張
偶爾的失眠或者睡眠質量差,并不意味著睡眠出現(xiàn)了問題。
我們遇到偶爾失眠、睡覺不好的話,一定不要太在意,通過自己生活習慣的調整,或者是情緒方面的調整,可能會得到改善。尤其是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有的朋友可能一兩次睡不著覺就會比較擔心,一到晚上就想“我能不能睡得著”,這樣往往會造成入睡困難。
我們沒有睡意的話,就不要急著上床,尤其現(xiàn)在人都比較愛玩手機,上床的時候,不是在睡覺而是在看手機。這樣往往會增加失眠的概率。此外,在睡眠前三個小時,不要做劇烈的運動。如果我們躺在床上持久睡不著的話,你可以嘗試立即下床干一些你覺得比較枯燥的事情,這樣慢慢有睡意了,我們再上床睡覺。
良睡小貼士
1.“生物鐘”很重要。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建立正常的生物鐘,是改善睡眠質量的第一步。
2.“興奮劑”要不得。睡前避免使用讓大腦興奮的物質,比如濃茶、咖啡、煙草等。
3.“病”一定要治。如果是某種疾病影響睡眠,一定要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尤其是干擾生物鐘的重大疾病。
4.睡前適當運動。適當鍛煉身體,如練氣功、打太極拳、練瑜伽等,避免睡前劇烈運動。
5.良好的生活習慣。睡前泡腳或洗個熱水澡,能使身心都得到放松。
6.“白日興奮”,白天盡量忙起來,適當午休,時間不要太長。
(來源:北京青年報? 苗孟君? 北京世紀壇醫(yī)院)
]]>